技能競賽
/ Skills competitions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行業新聞
新職業 大舞台

人社部日前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頒布以來的第四批新職業 ,二手車經紀人 、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 、食品安全管理師 、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員 、易貨師 、碳排放管理員 、管廊運維員等18個新職業位列其中 。新職業的發布 ,對促進就業創業、引領職業教育培訓改革 、推動產業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日報本期產經版推出“新職業 大舞台”報道 ,讓讀者更好地了解部分新職業 。

——編  者  

碳排放管理員胡永飛——

為碳減排做本“明白賬”

我國提出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後 ,一項項改革舉措紛紛落地 。今年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將上線交易 。簡單來說 ,就是政府有關部門會按照規定的計算方法分配給企業碳排放配額 ,如果企業排放超標 ,需要去碳市場購買超標的排放額度 ,若企業排放未超標 ,則可以賣出富餘的配額獲取收益 。這樣的市場機製 ,將更好地促使企業主動減排 。

道理好懂 ,可這碳排放看不見 、摸不著,怎麽衡量企業排了多少 ?誰來核算排放量 ?一個全新職業——碳排放管理員 ,應運而生 。

戴好安全帽和口罩 ,早上8點,記者跟隨國家能源集團龍源(北京)碳資產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碳排放管理員胡永飛 ,走進江蘇某火電廠 。“請你們來,是想給廠裏的碳排放算個‘明白賬’ ,看看到底會不會超標 。”火電廠設備部主管開門見山 。

“行 ,抓緊碰頭吧 。”胡永飛走進廠辦公室 ,管生產 、經營 、運行 、化驗 、燃料 、財務的20多名部門負責人都到齊了 。

“為了算準碳排放 ,我需要化驗班提供煤質化驗原始記錄 、燃料部提供燃煤購銷存記錄 、運行部提供生產月報 、財務部提供采購發票……”向大家分配完工作 ,胡永飛轉頭告訴記者 ,碳排放管理可是個精細活 ,必須明白掌握各部門生產運行情況 ,很多數據都關乎排放量 ,直接影響企業效益 。“每個月 、每天的數據都不能漏 ,錙銖必較 !”

胡永飛一看表 ,已是上午10點 。“走 ,去各部門轉一圈 。”走進設備部 ,辦公桌上堆著厚厚一摞報表 ,他拿起一疊 ,逐頁翻看 。“缺去年10月份的 ?”“對 ,凱時娛樂正在找 。”設備部工作人員回答 。“報表一份都不能缺 ,先把電子版發給我 。”他叮囑道 。

拿完設備部的數據 ,胡永飛馬不停蹄趕往燃料部 :“我看你們的購銷存記錄 ,上月購買60萬噸煤 ,為什麽運行部提供的盤煤報表是59萬噸 ,相差1萬噸 ?”不一會兒 ,他又來到化驗班抽查化驗數據 ,並用手機拍照存證 。

“為確保每項數據完整準確 ,有時還要交叉比對核驗 。”胡永飛說 ,“生產運行數據五花八門 ,不學習各種專業知識 ,很難看懂 、查清 ,碳排放管理可是個技術活 。”

成為一名合格的碳排放管理員 ,不但要熟悉碳排放 、碳交易等政策情況 ,還要學習工程熱力學 、熱能與動力工程等專業知識 ,公司係統培訓後 ,至少還得鍛煉1年 ,才能獨立上崗 。

各部門轉完 ,又過去2小時 。顧不上吃午飯 ,胡永飛快步走進廠房 ,查看監測設備情況 。穿過轟隆隆的發電機組 ,走進電子設備間 ,他一一記錄電表編號 、精度和發電量 ;隨後他又走進燃料控製中心 ,查看運煤皮帶秤數值 ;走進鍋爐油罐區 ,查看流量計,計算油料庫存……胡永飛來回穿梭 、上樓下樓,手機裏的步數噌噌上漲 ,很快超過1萬步 。“碳排放管理也是個體力活啊 !”

當各類數據都匯入電腦 ,胡永飛很快得出了火電廠的供電排放強度 。作為1000兆瓦的超超臨界純凝機組 ,業內常規的碳排放強度約為0.8噸/兆瓦時 ,這家火電廠排放強度低於該數值 ,意味著電廠的配額將會盈餘 ,未來可以在市場上出售獲得收益 。

這家火電廠做對了什麽 ?“我認為得益於在燃煤化驗環節 ,企業嚴格開展了燃煤元素實測 ,有些電廠不重視這項工作 ,導致數據超標 ,排放強度可能會高出30% 。”胡永飛說 ,相關企業應重視碳排放問題 ,確保實測數據準確 ,否則將付出很高的碳排放成本 。

走出廠門 ,已是下午5點 。接下來一周 ,胡永飛還要撰寫詳細的分析報告 ,為企業調整策略 、節能減排提供科學參考 。盡管一天下來一點沒歇 ,他仍然幹勁十足 :“碳達峰 、碳中和的大目標要落地 ,找準排放數據是基礎 。有凱時娛樂在 ,夯實基礎就有了執行人 ,綠色發展的腳步才能邁得更堅實 。”(邱超奕)

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鄭悅——

讓機器人變得更“聰明”

“小豹小豹 ,請帶我去禮品館 。”話音剛落,一隻方腦袋 、大眼睛的機器人便迎了上來 ,一邊自我介紹 ,一邊緩緩帶路 。到達終點後 ,它停下來細心講解 ,引導遊客邊聽邊看 ,引來一陣圍觀點讚 。

眼前的特殊“講解員” ,是北京一家博物館最近投運的服務機器人 。“這位‘聰明’的機器人並非天生這般‘多才多藝’ ,如何讓機器人‘開竅’便是凱時娛樂的工作 。”獵豹移動公司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鄭悅說 。

鄭悅口中的“讓機器人‘開竅’” ,是通過對機器人的環境感知 、運動控製 、人機交互等功能進行適配 、安裝和調試 ,引導它們在具體應用場景中順利工作 ,“一句話 ,機器人服務於人 ,而凱時娛樂服務於機器人 。”

鄭悅開展工作前 ,先要充分了解客戶需求 。“是否配置在同一層”“接待點設置在什麽位置”“想要實現哪些功能”……“事先溝通清楚 ,到現場部署才能事半功倍 。”鄭悅舉例道 ,有些客戶希望對機器人外形進行改造 ,但機器人表麵分布著雷達和紅外感知係統 ,這就需要將客戶需求及時反饋給產品研發團隊 ,在不影響設備使用的前提下完成個性化定製 。

作為客戶與研發之間的溝通橋梁 ,一名合格的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必須對產品性能熟稔於心 。“獵豹移動公司的服務機器人‘雙腿’采用自主研發的室內導航係統 ,可以自主優化路線 、主動避障 ,但爬坡傾斜度不能高於8度 ,這就對場景地形有一定約束 。”談及產品特性 ,鄭悅如數家珍 。針對客戶關心的續航能力問題 ,他總能及時回應 ,“機器人每天至少可以工作8小時 ,通過設置自動回充 ,便能實現全天續航 。”

服務機器人 ,關鍵在應用 。“機器人入場後 ,才是凱時娛樂真正顯身手的時候。”鄭悅在平板電腦上打開獵戶智能機器人雲平台 ,“綁定相應賬號後 ,博物館想要實現的場館介紹 、人機互動和地圖導覽等主要功能都可以在這裏實現 。”

通過視覺識別係統 ,隻要感應到有人迎麵走來 ,服務機器人便會自動喚醒 ,這時就需要激活它的第一項主要功能——人機互動 。隻見鄭悅在平台上點開問答語料庫 ,迅速輸入博物館事先準備好的問答素材 。“要將搜集到的可能出現的各種問法‘投喂’給機器人 ,讓它根據算法學習問答中的對應關係 ,才能避免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 。”

“小豹小豹 ,介紹一下博物館 。”鄭悅在平台上點擊“發布” ,一旁的機器人便操著可愛的童音 ,流利地講解起來 。“目前的語料不可能窮盡遊客的所有問法 ,但它會在實踐中深度學習 、不斷優化 ,變得更加‘聰明’。”鄭悅笑道 ,“這就叫‘師傅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

對於博物館而言 ,智能導覽必不可少 。“讓機器人引路 ,首先得教它認路 。”說著 ,鄭悅打開機器人的雷達係統 ,引導它在通行區域兜兜轉轉 ,透過它的“眼睛” ,一幅完整的博物館地形圖逐漸呈現在雲平台中 。“建圖完成後 ,還要二次編輯地圖 ,設置禁區 ,才能保證機器人‘規行矩步’ 。”

“一名稱職的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 ,應該是機器人的教習員 ,既幫它‘開蒙’ ,也助其進步 。”從業5年多 ,鄭悅見證了服務機器人的進步——從最初人臉識別不夠精準 ,到現在能在人群中準確區分性別年齡 ;從早期避障功能較弱 ,到如今能在人流中穿梭自如……這背後是應用技術員一次次的需求反饋和輔助優化 。

減少手動設置 、地圖自動切換……在鄭悅的工作日誌上 ,記錄著客戶新的需求 。“隻有服務機器人更‘聰明’ ,能應用到更多場景 ,才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這也是凱時娛樂的努力方向 。”鄭悅看好自己的職業前景 。近些年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 ,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以及人力成本上升 ,他明顯感覺到各行業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快速增加 。獵豹移動公司智慧教育板塊正與多家院校進行專業共建 ,致力於向社會輸送更多專業技術人才 ,“相信不久便會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進來 。”鄭悅說 。(韓鑫)

新職業 大舞台

圖① :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鄭悅正在現場調試機器人 。 圖② :碳排放管理員胡永飛在碳排查現場布置工作 。 受訪者供圖

管廊運維員劉冬起——

把脈城市地下“生命線”

初夏時節 ,在北京還要穿著秋褲工作 ?“你在這待一天 ,可能覺著冬暖夏涼 。其實這裏潮濕陰涼得很,一到雨季頂上還會滲出水珠 。像凱時娛樂長期巡檢的 ,都穿著秋褲保護關節 ,一年到頭隻有7 、8月份才脫下 。”聽到記者的問題 ,管廊運維員劉冬起笑著解釋 。

劉冬起巡檢的地方在地下18米 ,位於北京通州運河商務區地下綜合管廊 。別看管廊隱於地下 ,卻是城市“生命線”。在這個“地下城”裏 ,供水 、供電 、通信 、熱力 、垃圾管道各自有一個“大房間” ,分類別依次排開 。說起地下管廊的功用,劉冬起很自豪 :“因為有了地下管廊 ,凱時娛樂才看不到過去在空中交織的線路‘蜘蛛網’ ,以及開開合合的‘馬路拉鏈’ 。”

今年52歲的劉冬起 ,穿著反光背心 、戴著白色安全帽 ,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起隨身工具 :“瞧 ,這是電筆 、十字刀 、手電筒 ,這是扳手 、螺絲刀……都是巡檢時必不可少的 。”

巡檢正式開始 ,首先進入的是水艙 ,高約2.8米 、寬約3米 ,兩側分別是自來水管和再生水管 。往前走了一會兒 ,出現一個扶梯 ,劉冬起爬了上去 ,“這裏是設備夾層 ,布置了部分通風和電氣設備 ,每次都需要爬上來看看是否運行正常 。”有一回 ,他發現應急照明櫃裏的電池過熱 ,幸好及時處理 ,避免了潛在的安全隱患 。

“其實 ,凱時娛樂的工作有點兒像中醫的望聞問切 ,眼睛 、耳朵 、鼻子都得保持高度敏感 。”劉冬起介紹 ,比如聞一聞是否有異味 ,聽一聽是否有漏水 ,“尤其要注意管道是否有漏水聲 ,進入汛期 ,一旦發生漏水 ,將嚴重影響管廊內設備和管線的安全使用 。”

來到氣力垃圾艙 ,這裏“住”著直徑約50厘米的藍色管道 。本來還很靜謐 ,突然 ,“倏倏……”的聲音傳出 ,“是不是管道有什麽異常 ?”他告訴記者 ,這其實是氣力垃圾收集係統輸送垃圾的正常聲音 ,“當投料口垃圾達到一定數量後 ,站房風機產生負壓 ,會通過藍色管道以每小時70至80公裏的速度將垃圾送到處理終端 ,滿負荷運行後 ,每天可以收集20多噸垃圾 。”

一個艙的管道大約1.9公裏長 ,巡檢大概需要花40多分鍾 。“凱時娛樂進行巡檢 ,通風 、排水 、電力 、消防等專業啥都得懂一些 。”劉冬起告訴記者 ,他們一周要把5個艙完整巡檢兩遍 ,大概要走20公裏 ,每年算下來要走1000公裏 。

“地下空間這麽封閉 ,5個艙來來回回,除了管道就是設備 ,枯燥嗎 ?”記者問道 。劉師傅一邊檢查設備,一邊回答 :“每天下來看看 ,都有感情了 ,像朋友一樣 。”

隨著技術的進步 ,現在有不少智能化設備輔助運維工作 。比如 ,電力艙布置的感溫光纖 ,可以實時感受艙室溫度 ,超過溫度閾值時報警 ,並聯動超細幹粉自動滅火裝置滅火 。劉冬起坦言 ,隨著智能化程度提升 ,管廊運維員還要學習更多的新知識 。

“十三五”時期 ,我國累計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超過5000公裏 ,對管廊運維員的需求也在增加 。今年3月 ,由廣州廣鋼金業集團發起申請 ,管廊運維員正式納入職業大典成為新職業 。在這個地下綜合管廊 ,和劉師傅一起幹管廊運維的還有30多個人 ,最年輕的30多歲 。當記者問起對於管廊運維員這個新職業有什麽感想時 ,劉冬起抿了抿嘴 ,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其實就是踏踏實實幹活 ,但發布正式的職業名稱 ,讓凱時娛樂感受到社會的認可 ,也相信這個職業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丁怡婷)

新職業 大舞台

管廊運維員劉冬起在巡檢管廊 。本報記者 丁怡婷攝


聯係凱時娛樂
致力於提供 :
集成電路專業 “一站式“ 實踐教學解決方案
谘詢電話 :
020-31063575
聯係地址 :
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168號1幢7層1-801
關注公眾號
友情鏈接 :
版權所有 © 北京凱時娛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CySilic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京ICP備2022002305號